:::

  第十六屆2014年

《濕地蹺蹺板》

濕地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是摸蛤兼洗褲的場所、還是無法居住又不適生產的荒地?

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類土地有著各自的見解,

但,濕地終究是濕地,是恆存在地球生態系中的一環。

 

然而,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泥怪獸林立,

人為的力量,讓濕地逐漸變成了失地

漸漸地,人們才驚覺這塊毫不起眼的土地深具重要性。

曾經滄海難為水,當人類活動與生物存活發生衝突,

當眼前利益與地球永續產生相撞,

蹺蹺板的兩端,該如何取得平衡?


 

小時候的公園或學校裡,除了溜滑梯、盪鞦韆是明星級的遊樂設施外,一高一低的蹺蹺板也相當受小朋友們歡迎。這是個比“重”的大玩具,一端的重量只要贏過另一端,即壓倒性地把另一端撐高高的,唯有兩端勢均力敵,才能成一直線的平衡。
濕地生態與人類活動的競合亦如同蹺蹺板的兩側,如何取得平衡,是值得深思與努力的,也是第十六屆博覽會要宣傳的主題方向。

濕地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因各種物質的沉積,成為許多動、植物的養分供給來源,不僅如此,濕地素有「大地之腎」的美稱,具有涵養水源、排水、淨水等功能,與海洋、森林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據統計全世界濕地面積約660多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不到5%,然而人類在濕地上的頻繁活動,已造成超過全世界一半的濕地面積消失,且因受到濫捕及棲地環境破壞,稀有及瀕臨絕種的濕地物種越來越多。

緣此,為宣導濕地保育的重要性,特規劃今年以「濕地生態」為內容,博覽會主題定調「濕地蹺蹺板」,呼籲大眾共同維護濕地的永續經營。

IMG_0535_調整大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