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屆2020年

2020 臺北國際賞鳥博覽會
紀實報導

延續傳統,發展創意,守護臺北鳥樂園

圖/ 王世邦、杜秀良、台北鳥會志工提供

文/ 冠羽vol.313 台北鳥會公關企劃 金得心

2020 年充滿許多挑戰,即使處於多變環境,今年台北鳥會依然順利、平安完成第 22 屆國際賞鳥博覽會「關渡 20 • 島羽新樂園」,不僅維持歷年傳統,更增添許多創新活動,試圖抓住每個機會走出同溫層,持續為野鳥發聲、為生態貢獻心力。這一系列活動能如此順利進行,都要感謝台北鳥會專職、志工、合作廠商長年累積的活動經驗和資源。


健走暖身活動成功突破同溫層,首次舉辦即有千人響應!
首發創新活動「飛揚北投 • 走入關渡── 919 健走賞鳥活動」為國際賞鳥博覽會暖
身,這是台北鳥會首次舉辦這樣的大型健走活動,目標是為了結合健走族群,帶民眾一起行腳走入北投,探索關渡。
第一次嘗試 Accupass 報名平台,很幸運的登上暢銷榜第三名,也因此讓更多不同族群可以接觸賞鳥活動,並看見台北鳥會。活動設計中安排「鳥類加油看板」,在每張看板寫上健走提醒事項,並加上可愛鳥圖和小知識,不僅為健走民眾加油打氣,也讓民眾停下腳步休息時,有機會認識常見鳥類。

健走看板.jpg

▲鳥類加油看板-加上可愛鳥圖和小知識,提醒參與民眾注意安全


活動當天共有850 人報名參加,751 人實際出席,加上台北鳥會、關渡自然公園、芝山綠園志工,健走協助廠商、贊助廠商及多位貴賓特別蒞臨參與,實際參實際參與人數超過 1000 人。

健走報到處re.jpg

▲健走報到處-一早就有許多參加者熱情報到

 

健走D站關渡水岸公園.jpg

▲健走D站-關渡水岸公園

終點站主舞台特別規劃「舒活瑜珈」,邀請專業知名講師帶領大家在走完 7 公里後一起動起來,伸展身體、靜下心,一起感受關渡自然公園的美好之處。

健走瑜珈調色.jpg

專業瑜珈老師帶領全身伸展,放鬆身心

根據問卷回饋,參與者皆對工作人員的服務相當滿意,並有極高意願推薦親朋好友參與或再次和鳥會一起為候鳥而走!

團結力量大!「關渡 × × 藝術」聯合宣傳增亮點

關渡不只風光明麗,有豐富的自然寶藏,更是人文薈萃,每年十月關渡有賞鳥博覽會、鬧熱節,十一月則有關渡藝術季。今年更是首度一起宣傳因這片土地孕育而出的三項特色活動。

關渡鳥藝術記者會大成功.jpg

關渡 × 鳥 × 藝術記者會大成功/王世邦  攝

除了有共同的主視覺和宣傳影片在捷運站播放外,更於 10/8 聯合召開記者會,結盟宣傳三大活動。

此次記者會充滿巧思,當日適逢二十四節氣的寒露,鬧熱關渡節設計「寒露餐盒」作為貴賓伴手禮。悉心採集天然草葉和椰鞘盒作為外盒包裝,以「飲食」讓每位貴賓體會到此次鬧熱節主題「順時過活」的美好意象。

寒露餐盒re.jpg

記者會紀念禮 「 寒露餐盒 」

另一特點是「關渡鳥藝術特展」──以關渡地景為底,由台北鳥會志工鄭少庾繪製多種鳥類,製作手工模型,點綴於樹林、水域之間,期望呈現出今年博覽會「關懷棲地串連」、「只要用心觀察,臺北即是個豐富鳥樂園」的概念。

鬧熱關渡節透過再現關渡平原地景風貌,將地方自然資源和在地物產結合,連同多寶藝術學堂設計製作的地方元素展現活動地點。

關渡自然公園帶來的陶瓷作品── 2018年澳洲藝術家 Matt Chun  與 7 歲兒子 Miro Jones合作的《神聖之所 Shrine 》、 2019 年臺灣藝術家張瓊如的《繁花蔓蔓  Spread Flowers 》──皆含有園內土壤,象徵「關渡自然藝術季」從大

地而生、經關渡孕育 15 年以來的累積與感動。

 

開幕式貴賓雲集,鳥博推手憶當年

此次賞鳥博覽會很榮幸邀請到多位貴賓,分享對關渡 20 年來的觀察與期待。臺北市政府前副祕書長及建設局黃榮峰局長分享兩個小故事,一是建議台北鳥會以百分之百回饋市府的經營決心得標關渡自然公園經營權;二十年前,來到關渡自然公園,看到一隻遊隼捕魚的精彩畫面至今仍印象深刻。

「這個濕地保護處對臺北市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森林是大地的肺,溼地是大地的腎臟,所有污染的水經過濕地流向海洋流向河流,都變成乾淨的水,可以滋養萬物,非常重要。」監察院田秋堇委員表示:「臺灣現在有29 種特有種鳥類,到訪英國 UK Bird Fair 時他們羨慕得不得了,因為他們一種都沒有。所以僑委會用臺灣特有種製作月曆,這最能代表臺灣的特有及臺灣的美。大家一起努力,繼續守護臺灣這片土地。」

臺北市政府副市長黃珊珊表示,這個地方由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 20 年,對臺北市的保育做得相當好。也希望中南部的朋友和市民朋友可以知道關渡自然公園的原始生態樣貌和環境在一個首都城市裡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這是臺北很重要的資產!

博覽會首日十條路線,結合特生中心舉辦秋季觀鳥大賽

此次臺北國際賞鳥博覽會不只在關渡自然公園舉行, 10/17 第一天上午更拉出十條路線帶領民眾走訪探索多種生態棲地,如擁有河口溼地生態的社子島、都會公園大安森林公園,忠義小徑、關渡平原這些農田濕地等。當日行程結束,由領隊回報觀察到的特殊鳥種與鳥數,現場工作人員進行結算,並舉辦猜鳥贈獎活動。

「沒想到這樣走一趟下來可以看到這麼多種鳥類。」參與賞鳥路線的民眾回饋。當日整個臺北陰雨綿綿,領隊們將賞鳥畫面回傳大會開幕式,見證各路線民眾的參與熱情!根據領隊回報,每條路線都有許多報名者從未參加過賞鳥活動,也都訝異於領隊的尋鳥功力,原來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城市裡隱藏著美麗可愛的自然小精靈。

如果是喜歡自己四處探索、專業的賞鳥者,博覽會前台北鳥會和「eBird Taiwan」、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聯手舉辦「臺北秋季觀鳥大賽」,將觀鳥範圍擴大至臺北市及新北市,讓專業的 eBirder 盡情上傳鳥種數、鳥隻數、清單數,大展賞鳥身手!

特生林瑞興老師.jpg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瑞興老師簡介 eBird 並頒發臺北秋季觀鳥大賽獎項 /  杜秀良攝

國外團體遙送祝福,濕地研討會提供國際觀點

今年因新冠疫情無法邀請外國賞鳥團體前來,但日本鳥會、菲律賓鳥會、蘇州濕地學校、香港鳥會帶著滿滿的心意錄製影片,祝福臺北國際賞鳥博覽會順利完成。

疫情之下我們也思考如何帶進異國元素。台北鳥會邀請「法爾創意工作室   × 柬式符號」以柬埔寨為中心,從神話與文化的角度說明遠自吳哥時期的神鳥信仰演變至今的常民文化與藝術,並連結孔雀舞涵義,同時介紹位於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的五星級水鳥保育濕地生態與湄公河流域孔雀生態。法爾另特地空運當地傳統孔雀舞裝和孔雀頭飾來台,在草坪區翩翩穿梭,吸引不少遊客合影駐足。

第四屆濕地中心與保護區國際交流研討邀請在台外籍專家 Scott Pursner 分享中華鳥會野鳥保育經驗。 Dr. Keith Barnes 分享濕地生態旅遊,並表示傳統旅遊業的碳排放約為全世界的 4.9% ,生態旅遊需要減少碳排放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濕地研討會Keith.jpg

▲Dr. Keith Barnes  分享從濕地生態旅遊探討遊客 、 碳足跡及保育行動 /  杜秀良攝

「樂活鳥市集」嶄新創意超人氣,各級學校展現青春活力

民眾回饋第一名、讓人驚呼連連,直喊「好可愛好可愛」的區域是樂活鳥市集。每個文創品牌都展現了對鳥類、生態的熱情與愛好,他們將鳥類的觀察,透過手作、繪畫、雕刻等各種方式,將腦海中的奇思異想表現出來。雖然現場僅有八個攤位,但聚集在一起,儼然形成鳥類的小小奇幻世界!

Hey鳥朋友.jpg

樂活鳥市集 : Hey! 鳥朋友 !

幸福貓頭鷹.jpg

樂活鳥市集 : 幸福貓頭鷹

茜花藍草.jpg

樂活鳥市集 : 茜花藍草

BirdInkre.jpg

樂活鳥市集 : Birdink

今年也邀請多所院校包括松山高中生物研究社、台北市大同生物研究社 22 屆、中山女高生物研究社、國語實小自然生態小尖兵社團、北市長安國小飛羽保衛隊擺攤展覽,展示生態觀察成果;闖關攤位邀請東海大學野鳥社、台大自然保育社、清大自然保育社提供闖關遊戲。學校攤位帶來的手繪筆記和手作海報展現青春活力,大受好評。

國語實小re.jpg

▲國語實小自然生態小尖兵 /  杜秀良攝

大同高中生物研究社.jpg

大同高中生物研究社 /  大同高中生物研究社提供

新冠疫情之下,越來越多人走入自然,體會到生態的重要性。去年博覽會「與鳥同行」傳達人與鳥類的關係;此次主題「島羽新樂園」將範圍拉大至鳥類棲地與生態環境。期許未來的博覽會能以鳥類為主軸擴充,帶領大眾體會到萬事萬物乃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