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農濕地

基本資訊

交通:

從捷運石牌站出發,沿石牌路直行,過承德路,中間經過台灣中油石牌幸福加油站,轉至承德路七段143巷,即開始一路上的賞鳥行程。從承德路七段143巷經過漢諾威馬場,在五分產業道路左轉走至岔路右轉,沿田間道路一路走至汾陽忠武王聖宮,再沿舊雙溪河木棧道往焚化爐的方向行走,最後抵達焚化爐附近的洲美運動公園以及舊雙溪注入基隆河出水口處。總旅程共約7.4公里。承德路七段附近有公車266、302、218可以搭乘,並前往附近捷運站。洲美運動公園附近也有公車可抵達,如68副線(捷運劍潭站-洲美運動公園),但為固定班次。

餐飲:

附近除了焚化爐旋轉餐廳,並無合適餐飲可供選用。須走回石牌商區。

綠地圖景點休閒指數(1 ★至 10 ★):

交通便利★★★★★☆☆☆☆☆

餐飲服務★☆☆☆☆☆☆☆☆☆

自然生態 ★★★★★★☆☆☆☆

人工造景 ★★★★★★☆☆☆☆

四季鳥況 ★★★★★★☆☆☆☆

人文歷史★★★★★★★☆☆☆

環境威脅★★★★★☆☆☆☆☆

地理位置

雙溪河的最上游為『內雙溪』,發源於大屯火山擎天崗附近,在與菁礜溪(碧溪)會合後,始稱為『外雙溪』。之後續往西流匯集各支流後,由雙溪口進入台北盆地;然後在士林與磺溪(紫明溪)會合後,又稱為『雙溪河』,最後注入基隆河。雙溪河原本在雙溪橋下游北轉,經由目前北投焚化爐旁注入基隆河。但後來為了解決洲美街一帶的水患問題,直接在雙溪橋下游開鑿新河道,讓溪水改從科教館附近直通基隆河;原本的舊河道則因為農業灌溉之故而予以保留。這段舊河道後被稱為『五分港溪』,在地人或稱為『九份溝』(但實際上九份溝也可指五分港溪主河道旁邊分出的一條溝渠),五分港溪所在的洲美地區周圍大多是農耕水田,因為流速平緩,而且沒有水泥河堤的阻隔,河岸兩旁呈現天然河道的風貌,但目前水質似乎有優氧化和污染日益嚴重的問題。一般所稱的立農濕地包括五分港溪流域週遭的水田、灘地一直延伸到漢諾威馬場附近的水田區域。此一地區的的水田景觀也可一直延伸到磺港溪下游、貴子坑溪下游以及關渡中港河等關渡平原區域。

20191015立農濕地_211018_5.jpg

▲漢諾威馬場旁是賞鳥的好地方

環境描述

立農濕地主要為農田區域,因此有著包括水稻、絲瓜、小白菜等諸多的農作物,但也有包括通泉草、芒草、咸豐草、葎草、黃鵪菜、車前草、龍葵、昭和草、牛筋草等各類農田常見的野花野草。附近也有較大的苦楝樹以及老榕樹,並且也有小片竹林。附近的紋白蝶很多,但有時也會有斑蝶類和鳳蝶類的出現。這裡也有彩裳蜻蜓這種漂亮的蜻蜓以及本土螺類石田螺的分布(由於受到福壽螺影響,石田螺越來越少了)。這裡附近的鳥類多為麻雀、斑文鳥、八哥科、鳩鴿科等經常在稻田出沒的鳥類。而伴隨這些鳥類偶而會有鳳頭蒼鷹出現。舊雙溪河道附近的魚類不少,包括吳郭魚、鱧科魚類(人稱雷魚)等體積較大的魚種。汾陽忠武王聖宮附近河面上的布袋蓮長得很肥大,是以前農家收來養豬常用的植物。除了農家,在五分產業道路的附近也有一些小型的鐵工廠分布。整個立農濕地大致維持了舊臺北市較純樸的農業和小型工廠產業的景觀。是現今都市化日益密集的台北市相當難得的處所。根據農委會過去的調查研究,立農濕地到洲美里一帶的水田區具有提供蓄洪的功能,水田中的水稻植體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滯洪效應。在暴雨發生時,附近田埂的設置也可有助於積蓄更多的洪水在水田區內,並明顯減少五分港溪橋下閘門出流量。因此整個水田區對區域的調洪功能是有正面的功能。又可提供觀光遊憩與多種鳥類的棲息,這裡的水田濕地其實對台北市具有很重要的多項作用。

20191015立農濕地_211018_1.jpg

▲家八哥

 

20191015立農濕地_211018_0.jpg

▲一望無際的田野

 

鳥類紀錄

鳥類當中最多的便是麻雀,尤其在漢諾威馬場附近由於常有個類飼料穀物落在地面上,成群結隊的麻雀常可達一百多隻以上。其次這裡也是白尾八哥和家八哥甚多的區域,尤其是家八哥,傍晚有時會有百餘隻以上的家八哥會集。而這裡也同樣是台北市境內本土八哥比較容易看到的地方,常可看到三、五成群的土八哥。此地由於是農地區域,也有不少小白鷺和黃頭鷺在此棲息。此地區由於很空曠,附近又有高爾夫球練習場的網架以及焚化爐的煙囪,加上地近基隆河,很容易看到部分猛禽的盤旋,例如魚鷹、黑翅鳶或是游隼。其中2014-2015年有段時間游隼特別喜歡站在焚化爐煙囪的旋轉餐廳屋頂上,居高臨下觀看四週。在舊雙溪木棧道區也曾有發現過鵟、小鷿鷈、烏鶇、以及柳鶯類的蹤跡,木棧道區的灌木密集、水陸縱橫,也是一些鳥類喜歡躲藏的區域。這裡在平常鳥況好時約可看到三十多種鳥類。

20191015立農濕地_211018_3.jpg

▲黑翅鳶

 

立農濕地5468.jpg

台北鳥會立農濕地例行賞鳥路線的eBird記錄

人文歷史

舊雙溪河的別稱九份溝的地名由來,是因為早期墾民組成九個股份合力參加拓墾,而舊雙溪河道因為貫穿『九份』開墾地,久而久之也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九份溝』。洲美里是社子島外最突出河岸的沙洲,也是最後階段(末尾)才開墾成良田的沙洲,因此在清乾隆年間開墾後就稱此地區為『洲尾』。其中『洲』是指雙溪與基隆河之間的沙洲,『尾』則是相對於士林雙溪河的下游,稱為尾,古代兩字合稱『洲尾』。也就是雙溪與基隆河之間的較接近下游的沖積沙洲。早期這裡以種植稻米、茭白筍、蓮花為主,並兼有傳統鹹蛋工廠、傳統傢俱行與鐵工廠(在雙溪河道附近常有鐵皮屋搭建的鐵工廠)等等。現今這些傳統產業連同農業都有漸趨式微的趨勢。有待結合地方觀光重新讓更多人體驗這裡的歷史之美。洲美人的傳統中心信仰是屈原,並搭建有屈原宮祭祀。當地民眾非常重視屈原信仰,每逢端午必定會舉辦獻江、謝江的隆重儀式,龍船競渡更是重頭戲。這些文化傳統代代相傳了兩百多年未曾間斷。而汾陽忠武王聖宮則是主祀唐朝名將郭子儀,則由郭姓宗親所奉祀。早期移入洲美的先民大多為『郭姓』宗族,其次才是林姓、顏姓等幾個較小的宗族,在複雜的歷史背景下,這些先民在血緣、產業結構、與信仰關係上相互扶持。加上此地早年的禁建政策,洲美居民彼此之間相幫相助,可視為生命共同體。

環境威脅

這裡一直有開發上的壓力,例如洲美科學園區的規劃,可能將會大大衝擊並破壞原有的農田景觀生態。同時附近工廠和家庭仍有廢水排入河中,並且也還有垃圾棄置的情形。

 

文、圖/ 台北鳥會嚴融怡、曾昱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