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子坑大排

基本資訊

交通:

大眾運輸---搭乘淡水線捷運在復興崗站下車,沿中央北路右側至稻香路口右轉下涵洞,即是大排入口。

自行開車---由臺北市區往北投方向大業路,左轉中央北路二段,於稻香路再左轉,過涵洞後於堤邊寬闊處停車。

餐飲:

在捷運站下車有便利商店或餐飲商家。

綠地圖景點休閒指數(1 ★至 10 ★):

自然生態★★★★★★★★☆☆

人工造景★★★☆☆☆☆☆☆☆

四季鳥況★★★★★★★★★☆

交通便利★★★★★★★☆☆☆

餐飲服務★★☆☆☆☆☆☆☆☆

人文歷史★★★★★☆☆☆☆☆

環境威脅★★★★★★★☆☆☆

地理位置

貴子坑溪源於大屯山,是淡水河流域上游,進入關渡平原時因灌溉需求,構築成排水明渠,有多條水圳貫穿平原。關渡平原面積廣達1,000多公頃,屬自然環境敏感地區,農耕地約500公頃。大排約2,700公尺,穿過八仙里,於下八仙匯入基隆河。

環境描述

關渡沼澤平原是台北地區僅存的農耕稻作區,此處水稻分2期收割,在7月和11月。 不同時節的稻田環境,有著不同的昆蟲、貝類和蛙類繁衍棲息,也提供不同的鳥類前來覓食,過境水鳥與小型燕雀鳥類均極豐富且多樣。沿著這條大排前行,越過大度路,至基隆河邊兩側都是一望無垠的水稻田區。若於八仙里先左轉過橋,沿著八仙產業道路前行,即是紅磚老屋和高大竹林的下八仙。

--觀察環境包括水圳、水耕田、荒草地、灌叢、竹林

4535136.jpg

▲水田中有不少寶貝,值得駐足細細觀察

 

--沿著大排兩側均是無垠的水田,3月秧苗初長,正是鷹斑鷸過境期,隱密的稻苗裡有田鷸群。4月家燕集聚,6月燕鷗飛入,稻作收割後的廢田,變成黃鶺鴒過境棲息地。水田翻耕時,則是黃頭鷺的天下。

--進入水圳的小徑,即能體會水耕提供氣溫調節的說法,在近距離觀察田中野鳥,田間漫步一派休閒,十分舒爽安詳。

3583543.jpg

▲空中猛禽也是不能輕易放過的

 

鳥類紀錄

貴子坑大排與關渡公園的鳥類相有高度關聯及互動,歷年鳥類紀錄平均約有80種。大排兩側可發現眾多平原地帶鳥類蹤跡,如以冬候鳥來說,休耕田裡有黃鶺鴒、赤喉鷚及小環頸鴴等,鷹斑鷸偏愛稍有積水的環境,路邊喬木樹上經常可見灰椋鳥及八哥混群停棲,空中偶見定點拍翅的紅隼,濕地邊的長莖草澤是鶯科及小型鴝鳥的地盤,排水渠道不時有灰鶺鴒及磯鷸在此,晨昏時活動於平原與紅樹林間的鳥類;如鳩鴿科、八哥、鷺鷥、喜鵲等將此地視為黃昏市場,相當熱鬧的頻繁活動及覓食。貴子坑大排52545.jpg

台北鳥會貴子坑大排例行賞鳥路線的eBird記錄

人文歷史

台北盆地早期為平埔人散居之所,主要以漁獵為生。明末清初,漢人自大陸沿海來台墾殖,初期僅賴池沼蓄水(埤塘)灌溉用,清雍正、乾隆年間,先民法古人治水精神,勘察盆地周圍河川地勢,尋找可利用水源開圳,解決農田灌溉供水困擾。1731年芝蘭堡地區(士林、北投區)引大屯山巒七星墩(七星山)之水,首創雙溪圳灌溉芝蘭堡墾殖農田。八仙里的八仙圳為古圳之一,引水自磺溪。台北盆地早期農田水利開發,南北引水源不同以基隆河為界,分屬兩不同的水圳組織。北為水源七星山之「七星」為名,南以紀念創圳人郭錫塯先生以「塯公」為名,兩水利組織迄今均已超過250年歷史。

環境威脅

關渡平原是台北市僅存大面積的農耕環境,每年都市發展局均針對關渡平原開發計劃邀約相關單位加以討論,目前傾向於低密度開發,所知的有:大度路以南的景觀公園及運動公園,將由工務局公園處及教育局編列預算徵收開闢;洲美快速道路主線於2002年底完工,其它網線正建置中;臺北科技園區2002年研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計畫案」,於2004年審議通過,計畫案將辦理公告;關渡平原及其農業區之開發,依維護環境生態完整性、土地利用之效益、及地主權益保障等觀點,預計朝休閒農業與休閒產業方向規劃,作業程序正積極辦理中。相信開發的動作均會影響生態環境,值得大家持續關切。

 

圖、文/ 台北鳥會馮雙、曾昱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