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渡自然公園

地理環境

關渡自然公園位於北台灣淡水河和基隆河交會處,及台北盆地關渡平原西南區的低窪地,以淡水及半鹹水池塘、草澤、稻田、與土丘等構成主要景觀。

環境描述

關渡地區主要是濕地生態環境,可分為河口、紅樹林、草澤三大類生態系。堤防外由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成的水域,受感潮影響、再加上上游所沖刷下來的有一物質,構成河口的生態系。

20190625關渡自然公園_211018_15.jpg

▲關渡自然公園內有豐富的濕地環境

園區主要分為四大區域

保育核心區:不對外開放的管制保護區。可透過中心高倍望遠鏡觀察,清楚看到八仙閘門隨潮汐流入的鹹水,使此區的西側呈現半鹹水淡水的盧維及巴拉草的長草草澤,會有大白鷺、小白鷺、栗小鷺、白腰文鳥等在此覓食。

黃小鷺2.jpg

▲快來找尋黃小鷺的身影

戶外觀察區:包含園區東南、西南兩側的賞鳥廣場,設有自然觀察步道及賞鳥牆,方便民眾親近自然。另外,堤防可觀察堤外的紅樹林生態及泥灘的活動地鳥類及螃蟹生態。

主要設施區:為民眾參觀及學生校外教學的主要活動場域。本區設有自然中心、賞鳥小屋、步道等設施。中心一樓有解說大廳、多媒體演講廳、會議室及紀念品區、及哺乳室;二樓為賞鳥眺望區、特展區、學習教室及餐飲服務。主要功能在於推廣濕地生態教愈,舉凡解說導覽、多媒體放映、特展、演講,等活動均長期性推出。

永續經營區:包含園區東側7公頃稻田、7公頃人工濕地及水磨坑溪。此區強調與自然共存,並規劃{發現心溼地}為限制開發給遊客的低承載區域。遊客可在參加園區規劃的相關課程中,親身體驗水稻田文化,並觀察西岸環境的景觀與生態。

20190625關渡自然公園_211018_10.jpg

▲月池賞鳥平台

鳥類紀錄

除了是本土鳥類及夏候鳥等重要的鳥類繁殖地以外,更是粽多先習鳥種,特別雁鴨科與鷸鴴科鳥類的主要度冬區,歷年來有多達274種鳥類累積紀錄(包含外來種),每年調查平均可記錄110種,為國際鳥盟列屬的重要鳥類棲地(IBA)

關渡自然公園5543543.jpg

台北鳥會劍南路例行賞鳥路線的eBird記錄

人文歷史

有山「觀音山、大屯山」;有水「淡水河、基隆河、中港河」有美麗的平原「關渡平原」又有3000~4500年文化古蹟在後山(關渡遺址)

關渡,內外皆美,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在3000~4500年前就史前人類在此居住

 

關渡門

觀音小姐與大屯先生兩座山比高。

觀音小姐略輸一疇,輸不起的觀音憤而拂袖離去,大屯情急伸手去拉,可惜還是一水相隔,相差咫呎,最後觀音小姐的裙角變成了八里的獅子頭,大屯的大手也變成夏嘮別的象鼻,形成了淡水河口,兩山夾峙的(關渡門)

2.海豚朝拜

康熙51年天妃廟落成之日,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如拜禮然

.關渡分潮:

淡水河與基隆河在社子的地方交會漲退潮常形成不同顏色的水流,這就是有名的淡水河北部八景之一的關渡分潮稱「關渡劃流」

坋嶺吐霧,戍台夕陽

淡水吼濤,關渡分潮

屯山積雪,蘆洲泛月

劍潭月光,峰峙灘音

「同治年間淡北內八景」

重重關渡所溪雲,潮來潮往到此分,練影東西施燕尾,濤聲日夕助犀軍,舟人放櫂中流急,估客鳴鉦隔岸聞,我欲測蠡參水性,由來涇渭不同群。

拓寬關渡門

民國52年的葛樂禮颱風是我所見北部最大的一次水災,水淹台北盆地三天三夜,台北蘆洲、三重、五股一帶,無一倖免,盆地一片汪洋,水退後政府認為關渡門太窄,民國53年炸開關渡門,從此獅象守口地理遭到破壞,三江美景「關渡分潮」亦遭到損毀。

.關渡的興衰

在鐵路還未發達之前,所有的運輸幾乎全靠水運淡水河是盆地發展的命脈,十八世紀漢人大量移居後關渡因位於基隆與淡水河交接處扼河運之要衝因而關渡成為淡水河中重要的航運之據點。隨著淡水河漸漸淤淺航運漸漸轉往基隆,新建之台北~淡水間鐵路公路線又遠離舊聚落,關渡乃淪為一個小寒村。

交通

關渡自然公園所面臨的挑戰

    隨著人類活動的頻繁,對土地需求的增加,原本關渡平原的廣闊水田逐漸被旱田住宅、工業用地等水泥結構的環境取代,仍是農田的區域一直面臨著大規模開發的隱憂。今日的關渡自然公園原是關渡平原西南區的一片廢耕地,經由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長達二十多年的積極遊說與催生,於1996年獲得台北市政府及台北市議會的全力支持,以新台幣150多億元的特別預算徵收了將近這片57公頃的濕地,為東亞遷徙候鳥保留住一處珍貴的驛站,也為台灣的濕地生態留住一片自然,這塊土地正式成為我國第一座自然公園。

臺北盆地因不斷的開發,開闊平地僅剩關渡平原一帶,但關渡平淵的開發壓力從未止息,關渡自然公園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有兩個:

  1. 低窪地區淹水的問題,延伸出廢土傾倒墊高土地高程,以備開發
  2. 關渡平原的水田計畫在填方後成為住宅區、商業區。台北盆地內的溼地就僅剩下淡水河流域及關渡自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