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鳥會例行賞鳥活動路線導引
■基本資訊
交通:
大眾運輸---乘坐捷運淡水線於台大站下車,由羅斯福路正門進入或是舟山路步行至生態池,再往椰林大道。
自行開車---沿羅斯福路或新生南路至路口即是正門,停車位不易尋。
餐飲:
於舟山路上農產品展示中心有多樣台大學生自製農產品,或至正門前餐飲點。
綠地圖景點休閒指數(1 ★至 10 ★):
交通便利★★★★★★★★☆☆
餐飲服務★★★★★★★★☆☆
自然生態★★★★★★☆☆☆☆
人工造景★★★★★☆☆☆☆☆
四季鳥況★★★★★★☆☆☆☆
人文歷史★★★★★★★☆☆☆
環境威脅★★★★★☆☆☆☆☆
■地理位置
臺大校總區位於臺北市南端,地處大安區。被羅斯福路、新生南路、辛亥路、基隆路包圍成一個區塊。此外,尚有長興街、芳蘭路等靠近山稜的區域。週邊被芳蘭山、蟾蜍山、福州山等環繞,也鄰近大安森林公園,屬於平地形態,是個非常適合市區賞鳥活動的地點。
■環境描述
臺大校總區因創校時間近90年,校園內樹木高大密集,在賞鳥人眼中,是一個『可以一看,但無法細看』的賞鳥點;除了小區塊林地環境外,尚有小型生態池、菜園農地以及溝渠等環境型態,在校園賞鳥無一定路線,可選擇下列數點。
--觀察環境:包括小型生態池、菜園農地、小型林園。
--傅園和一號館前後、小福附近:此區塊擁有高大濃密的樹林。
▲五色鳥
--舊總圖書館和農業陳列館一帶:屬於稀疏但高大的喬木型態區。
--行政大樓週邊:包括文學院,郵局附近之草地或樹梢。校園繁殖領角鴞多在此區活動。
--沿著椰林大道兩旁草地和高樹。
--醉月湖畔:屬於稀疏但高大的喬木型態。
▲紅尾伯勞
--生農學院農業試驗場:這片綠色田園又毗鄰動科系乳牛場,是校園賞鳥最熱門地區。除依季節有不同野鳥外,也隨著試驗田栽種作物的更替和成長,而有不同野鳥棲息,候鳥季節鳥況更佳。
--臺大生態池:2004年開放,池周植有數十種水生植物,引來不少水鳥棲息。紅冠水雞繁殖育雛與白腹秧雞活動區,池旁生科館、福利站附近乃鵲鴝及五色鳥多次築巢位置。
▲紅冠水雞
--農業試驗場園藝分場:因位山腳下,干擾較少,又種植蔬菜果樹,吸引不少野鳥棲息覓食。如能在候鳥季節漫步其中,除可賞鳥看蝶,還可順便去附近的三級古蹟-義芳居走走,足可消磨半天假日時光。
■鳥類紀錄
經統計,臺大校總區之鳥況記錄共有三十多科一百多種鳥種,外加十多種籠中逸鳥。通常每次賞鳥活動約可觀察到20-30種野鳥。一般常見的都市鳥種如白頭翁、紅嘴黑鵯、五色鳥、樹鵲外,稍特殊的有綠鳩、領角鴞、黑冠麻鷺和鵲鴝、小彎嘴、紅冠水雞、白腹秧雞、大白鷺等;近年來更有以前少見的臺灣藍鵲、黃鸝、綬帶、臺灣松雀鷹及鳳頭蒼鷹被觀察到。
■人文歷史
臺大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1945年臺灣光復,經改組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現設有「文、理、法、醫、工、農、管、衛、電、社、生」等學院。臺大校園特別景點-校門是市定古蹟,從古樸堅實的校門轉折地相連著宏偉的椰林大道,令觀者有柳暗花明的驚喜。
傅園是珍貴的熱帶植物標本園,也紀念在任上過逝 傅斯年校長對臺大的貢獻。1951年12月斯年堂衣冠塚完成,將此地更名為「傅園」。2004年6月傅園整修完成重新開放。
椰林大道是臺灣大學的象徵與所有臺大人的驕傲,也是莘莘學子們嚮往追求的目標。新總圖書館位於椰林大道的盡頭,於1998年11月落成啟用,建於校園的幾何中心。其建築承襲舊總圖巴洛克式的風格,以山牆、拱窗與迴廊為主要特色。鐘塔為臺大未來的校園新地標。
傅鐘的設立,為感佩與紀念傅斯年學者風範以及為臺大帶來自由民主學風等諸多貢獻,傅鐘每次響21下,因傅校長認為「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3小時是用來沈思的」。傅鐘由聯勤兵工廠鑄造,早期傅鐘是人工敲響,現在已經改為電動式。
創立於1924年的農學院附屬農場及生態池,原為日據時期台北高等農林學校之實習農場。沿著舊舟山路,經過生命科學館,即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色映入眼簾。
共同教室外的3株琉球松,樹齡不詳,推測約與臺大建校同時。此處原有5株,但在1983年8月到1984年10月間,因建造共同教室,工人將廢水與廢棄物直接堆放在樹的根部,並在樹冠下熔解瀝青,使得樹木從根部受傷,5株松樹死了2株。後來學校緊急搶救,師生出動每日從樓頂噴灑藥物,在樹幹上打針,並火速將堆積在根部的廢棄物移開,才得以保存瀕死的3株。附近「農產品展示中心」是賞鳥活動最終駐足統計鳥種與休息地。
■環境威脅
由於校園古老,生態環境維護管理得宜,在建設開發時能作好管理工作,生態當能維持。外來物種入侵為都會公園最大隱憂,鵲鴝及家八哥已有多年繁殖築巢紀錄,紅鸚鵡及葵花鳳頭鸚鵡常年在大王椰子樹上叫囂。
▲外來種鵲鴝已在台大校園有繁殖的紀錄
文/ 台北鳥會李平篤、黃有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