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南路

劍南路路線圖.jpg

▲台北鳥會例行賞鳥活動路線導引

基本資訊

交通:

大眾運輸---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下車,由1號出口或搭乘公車208、222、247、287、內湖幹線等二十餘線公車至捷運劍南路站下車,交通便利。

自行開車---可行駛中山高由內湖交流道下往大直方向,或復興北路往北車行地下道穿越松山機場,經大直橋接明水路轉北安路至捷運劍南路站即可到達。

餐飲:

劍南路活動路線沿路並無商家可提供餐飲服務,可於捷運站1號出口附近便利商店購買簡便餐飲後開始活動行程或於活動結束後至大直美麗華商圈,有購物中心、大型量販店及各式餐飲商家提供各種服務。

綠地圖景點休閒指數(1 ★至 10 ★):

交通便利★★★★★★★★☆☆

餐飲服務★★★★☆☆☆☆☆☆

自然生態★★★★★★★☆☆☆

人工造景★★★★☆☆☆☆☆☆

四季鳥況★★★★★★★☆☆☆

環境威脅★★★★☆☆☆☆☆☆

歷史人文★★★★★★☆☆☆☆

地理位置

劍南路位於臺北盆地東北側之五指山系山麓,起點自士林區至善路二段至中山區北安路,全長4.5公里,穿越劍南山及文間山,連接大直及外雙溪地區,屬於臺北市近郊山區道路,海拔最高處僅約160公尺。沿途有三處登山步道口可通往外雙溪、劍潭、內湖等地。例行活動路線範圍為北安路端至士林區劍南路231號鄭成功廟,全程2.5公里。

環境描述

觀察環境包括丘陵、丘陵地次生林。此處早期為軍事管制區域,故多保有原始生態及林相。

此處植物林相為常見低海拔植物如構樹、血桐、相思樹、白匏子、竹林等,常見赤腹松鼠在林間上下穿梭。因中山區公所及台灣蝴蝶保育學會進行蝴蝶復育,路旁亦栽種了多種誘蝶植物。

路線起點為捷運文湖線(BR)劍南路站1號出口(北安路811巷),往北步行至巷底即到達劍潭古寺,劍潭古寺最初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遷至現址,為臺北最古老的寺廟,已於2004年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列為歷史建築。往劍潭古寺右側牌樓方向前進即可接至劍南路右轉上山。

自劍南路開始一路上坡進入山區,道路兩側為樹林茂密的丘陵地次生林,行走350公尺右側有一土地公廟(福湖宮)可進入休息及眺望附近山頭及樹叢。此處常見五色鳥、樹鵲及鳩鴿科在樹枝休息及鳴叫。

續上行600公尺即到達劍南蝶園北側入口,園內遍植食草及蜜源植物,為熱門賞蝶地點。

劍南蝶園.jpg

▲劍南蝶園

續上行約1公里即到達文間山登山步道口,亦是此路段之最高點,路旁有山友搭建鐵皮涼亭可供休息。

9、10月間及4、5月間有猛禽過境經此處,秋過境可見灰面鵟鷹、赤腹鷹三五成群自淡水河口進入往東南方向飛,在劍南路最高點附近視野開闊處為最佳觀賞地點。

山區風景.jpg

▲山區風景

再前進約400公尺即到達折返點鄭成功廟,此處展望極佳,可眺望外雙溪地區及遠眺關渡平原、淡水河及觀音山,廟右後方有洗手間可供使用。

回程循原路折返,約1.2公里右側為靜修宮(道家崑崙仙宗),環境清幽,宮前廣場兩側有大型涼亭可於此處休息及數鳥種。

下坡到達劍南路352巷口可進入劍南蝶園北側入口,內有景觀平台及生態水池,由園內木階步道下山路程較柏油路稍短,也可順道賞蝶蛙及水生植物,由蝶園沉砂池入口接回劍南路回到捷運站。

路邊尋鳥.jpg

▲沿途賞鳥路徑

鳥類紀錄

本路線為自2012年10月起列入例行活動之路線,依調查統計資料,截至目前鳥種記錄約有24科50種。

常見低海拔陸鳥:珠頸斑鳩、大卷尾、白頭翁、綠繡眼、五色鳥、紅嘴黑鵯、臺灣藍鵲與樹鵲等,猛禽:大冠鷲、鳳頭蒼鷹、蜂鷹等。在過境期間則可見紅尾伯勞、佛法僧、灰面鵟鷹等,為適合初入門觀鳥者觀察低海拔鳥類的地點。

eBird劍南路.jpg

台北鳥會劍南路例行賞鳥路線的eBird記錄

人文歷史

大直地區的地名由來是因基隆河流經此處的兩岸地形寬廣且平坦,呈筆直之狀,故以「大直」命名。另一種說法是源自於荷蘭人1654年所繪的〈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近代學者簡稱為大台北古地圖)中,這段基隆河道編號標註為8號「Langeracq」,「Lang」即為長,「racq」原意為河道,故荷蘭語的意思是指長直河段。因此,大直地名的起源可追溯至荷蘭人時期。此地本為凱達格蘭族內北投社所居,後移民至此的漢人將此地定名為大直庄,其名沿用至今。

劍潭古寺創建於明鄭時期,原址位於圓山基隆河北岸,歷經清初乾隆三十八年及道光二十四年重修,規模漸趨宏偉,至日治大正十二年,由名匠陳應彬主持大修,格局擴為三殿式,廟貌極為華麗。但至一九三七年,因其址靠近日人所建之臺灣神社(圓山大飯店現址),乃被勒令拆遷至大直今址。現存之劍潭古寺係將原舊廟之木、石建材混合而成,雖只剩一殿,但其龍柱及藻井仍極精美,頗富歷史文物之價值。

路線中的土地公廟(福湖宮)為清代漢人在內湖大直一帶開發時所立的最早之土地公廟之一,原址在大直庄與北勢湖庄交界之處,因為所在地理似一隻獅子到水邊吃水的型態,而被稱為「落水金獅」土地公。民國七〇年代時因建商蓋房子將山頭剷平,於是土地公廟遷建於劍南路旁現址,並命名為「福湖宮」。福湖宮為臺灣少數有奉祀土地婆的土地公廟,因土地公希望百姓個個富有,但土地婆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貧、富,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故世人將土地婆視為小氣、自私自利、不通情理的「惡婆」,因此民間通常只供奉土地公,而不供奉土地婆。

福湖宮.jpg

▲福湖宮

環境威脅

大直地區在光復早期多被劃為軍事用地,因此長期受到限建管制,但也造就此處成為臺北市少見的低密度住宅區。而基隆河截彎取直及土地重劃後,加上拜捷運文湖線通車之賜,迅速發展為大直商圈及水岸豪宅林立的地區。劍南路沿線由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認養的劍南蝶園及軍方管制的武崗營區成為大直北側淺山地區的環境保護屏障,短期尚無開發壓力。但因此區山勢平緩,大臺北地區有持續往山坡地開發的趨勢,仍須長期關注大直地區的環境變化,以繼續維持這地區的生態環境原始樣貌。

 

圖/文 台北鳥會李昭賢整理